返回首页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有哪些内容?

298 2024-03-10 08:42 admin

一、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有哪些内容?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五个部分:

(1) 网络安全策略。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从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角度通盘考虑网络建设安全。此项处于整个体系架构的上层,起到总体的战略性和方向性指导的作用。

(2) 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是对网络安全策略的逐层细化和落实,包括管理、运作和技术三个不同层面,在每一层面都有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通过落实标准政策规范管理、运作和技术,以保证其统一性和规范性。当三者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也需要调整相互适应,反之,安全政策和标准也会影响管理、运作和技术。

(3) 网络安全运作。网络安全运作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日常运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风险评估、安全控制规划和实施、安全监控及响应恢复)。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贯穿网络安全始终;也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机制在日常运作中的实现,涉及运作流程和运作管理。

(4)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体系框架的上层基础,对网络安全运作至关重要,从人员、意识、职责等方面保证网络安全运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安全通过运作体系实现,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从人员组织的角度保证正常运作,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从技术角度保证运作。

(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作需要的网络安全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及时支持。先进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网络安全运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实现整个生命周期(预防、保护、检测、响应与恢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二、信息通信保障体系包括?

一,即一个机制,就是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是指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第二个原则是立足国情,优化配置。

三,是指三个要素:人、管理、技术。

四,是指四种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法律保障能力、基础支撑能力、舆情宣传和驾驭能力、国际信息安全的影响力。

五,是指五项主要的技术工作: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监控系统、密码技术与网络信任体系、应急机制、灾备。

三、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下面4点: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润进行窃听、冒充、诈编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四、信息保障体系四个方面?

1.防护:通过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完整性保护、系统和通信保护、物理与环境保护等安全控制…

2.检测:通过采取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核等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和操作…

3.响应:通过事件监控和处理工具等技术措施,提高应急处理和事件响应能力,保证在安全事件里…

4.恢复: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五、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几个环节?

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包括保护、检测、响应、恢复。

1、保护:保护就是采用一切的手段保护我们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2、检测:在 PDRR 安全模型中,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响应:响应就是对危及网络安全的事件和行为做出反应,阻止对信息系统的进一步破坏并使损失降到最低。

4、恢复:及时地恢复系统,使系统能尽快正常地对外提供服务,是降低网络攻击造成损失的有效途径。

六、信息保障体系四个构成?

一要保障信息安全法律的系统性。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虽然较多,但碎片化现象突出,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法,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系统性,对信息安全的范围的界定多是在特定法律服务的领域内展开的,信息安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起来。针对当前立法碎片化的问题,应加快出台信息安全专门法律,对信息安全概念范围进行权威界定,对各领域各行业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统一法律规定,从立法层面强化信息安全的法律地位。

二要保障信息安全法律的协调性。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法既要维护个人隐私权利,也要保障信息自由流通,为发掘信息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留足发展空间。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包含两层含义,基于信息主体个人隐私保护,并为信息合理流动和价值开发提供安全环境。所以,信息安全立法要坚决打击侵害个人隐私权益的一切行为,也要保持法律韧性,鼓励支持大数据健康发展。

三要保障信息安全法律权威性。法律的执行在于法律规定完善可行,应对各领域信息安全问题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进行清晰界定,并提高和明确民事赔偿标准,重视和肯定信息安全的经济价值。明确惩罚措施,提高执法可行性,保障法律的权威。

四要保障信息安全法律可操作性。由于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侵权行为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技术性特征,被侵害人存在客观举证困难问题,不能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传统原则,应实行无过错归责原则,即由被告人举证证明其“严格履行了义务,未发生过信息侵害行为”。

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按照什么思想?

按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多层防护;认知宣传教育;组织管理控制;审计监督的思想来进行的。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置如下:

一,即一个机制,就是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是指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第二个原则是立足国情,优化配置。

三,是指三个要素:人、管理、技术。

四,是指四种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法律保障能力、基础支撑能力、舆情宣传和驾驭能力、国际信息安全的影响力。

五,是指五项主要的技术工作: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监控系统、密码技术与网络信任体系、应急机制、灾备。

八、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

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从五个层面解读,又可以称之为'一二三四五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具体如下: 一,即一个机制,就是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是指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第二个原则是立足国情,优化配置。 三,是指三个要素:人、管理、技术。 四,是指四种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法律保障能力、基础支撑能力、舆情宣传和驾驭能力、国际信息安全的影响力。 五,是指五项主要的技术工作: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监控系统、密码技术与网络信任体系、应急机制、灾备。

九、网络安全信息通报目的?

网络安全信息通报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向广大用户提供关于网络安全事件的警示和预警信息,帮助用户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防范措施,避免个人或企业的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问题。

通过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可以提高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能力,促进网络安全的发展和建设。同时,也能够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稳定和可靠性。

十、信息网络安全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主要职责?

信息安全管理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工作人员守则、安全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监督执行;组织进行信息网络建设和运行安全检测检查,掌握详细的安全资料,研究制定安全对策和措施;负责信息网络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总结安全工作,并接受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的工作指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0个专题159621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