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项目开发周期是多久?
1.准备工作如三方框架的准备,并简单的写一写Demo,项目整体框架的架构,是按功能模块分包还是按类的属性分包。这差不多需要3-4天的准备时间。
2.项目架构写完了,就要开始搭建项目的主框架,这个一般可以估算3天,因为项目架构明确的话,这一步很好完成,比较耗时的就是工具类的创建和三方jar包的引用,因为三方jar包很容易就会出问题。
3.开始细分每个模块的所需时间,一般先按主功能模块来计算,看每个模块的复杂程度,可以依次排序,这里简单就以每个模块的界面来计算,如果一个功能模块有3-5个界面就可以估算5-7天的时间,如果界面超过5个,可以大体的以每增加一个界面增加一天来估算。
4.估算完模块后,要看每个界面的功能实现,如果是比较复杂的界面或者逻辑处理比较繁琐的界面,可以在原有的时间记性累加时间,建议每个界面最多不超过3天,
5.估算完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后,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自测的时间,一般为两天,来检测项目是否有明显的bug。
6.都估算完成后,在原有的时间基础上*1.5就是我们最后向项目经理所提起的整个开发周期。
以上就是Android开发周期,如果独立开发的话这个时间可以为2-3个月,如果为团队开发(大于两个人),不建议超过两个月。
二、车型产品开发周期含哪些阶段?
1.
全新开发:
全新平台开发:公司的空白平台,含整车车身总成及底盘总成的新平台开发,包括正向、逆向的开发形式。
换代产品开发:现有平台的换代产品开发,包含车身、底盘、功能、性能在内全面的技术升级换代项目及资源整合式的开发项目。
2.
核心部件开发:
基于车身基本不变条件下的三类底盘升级换代开发。
三、简述产品开发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观念,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销售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1、产品开发期:从开发产品的设想到产品制造成功的时期。此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
2、引进期:新产品新上市,销售缓慢。由于引进产品的费用太高,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但此时没有或只有极少的竞争者。
3、成长期: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已有相当知名度,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但由于市场及利润成长较快,容易吸引更多的竞争者。
4、成熟期:此时市场成长趋势减缓或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此时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为保持产品地位需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
5、衰退期:这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者也越来越少。
四、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发原则?
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成功地开发新产品并非易事。为了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企业在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产品开发的重点
企业产品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预测,分析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趋势以及对产品的品质、性能、款式、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研制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虽然能够满足某一需求,但市场需求量太小的产品,均不宜研制开发。
五、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属于什么行业?
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
六、互联网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互联网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通常分为5个阶段,
1.产品开发——该阶段是企业试图更好地理解和了解客户需求,以开发全新产品,或者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新的需求,或者显著提高产品性能。互联网使从现有产品中持续实时捕获数据成为可能,这可用于新一代产品开发。
2.产品改进——通常,产品经理使用这些数据来了解可靠性、产品故障以及客户在特定使用条件下有关产品性能的投诉等问题。互联网数据可以为产品质量改进提供大量信息。
3.制造和装配——互联网在制造和装配流程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组件以及装配流程本身可以被实时详细地跟踪,因此任何出错的地方都可以立即得到纠正。
4.支持和维护——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每次使用都可以被跟踪。如果产品出现故障,则客户可以将其报告给服务中心,因为支持人员已经拥有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以及修复产品所需执行的操作。互联网的使用还为企业了解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行为提供了大量机会,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地用于优化使用和维护。
5.报废处置——当最终要淘汰或回收产品时,产品识别和跟踪可以确保以环保方式报废,或根据使用和维护历史对其进行回收。
总结
随着我们的农场、工厂、城市、家庭、医疗保健、市民团体和其他领域相互连接,并轻松进行数据收集,产品开发人员将不再需要假设的概念,而是利用实时收集的数据来开发和改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的产品。
七、产品的生命周期及新产品的开发是怎样?
市场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产品更新换代是市场发展变化的一种必然结果。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只要存在商品交换,就必然要出现新产品。如果新产品的功能对原来的产品具备替代性,它就会替代老产品,这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告诉我们,不管你如何运作,任何产品最终都要退出市场,只不过有的存在于市场的时间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作为企业,只有不断地掌握这种规律性,及时地开发出顾客所需要的新产品,才能不断地赢得竞争优势。因此,市场生命周期理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八、互联网产品的开发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1、 绝不考虑Web形态,一切考虑都基于APP。
2、 产品优先级:
(1)有趣高于功能,产品必须有趣,必须Cool,才可能形成传播和口碑。
(2)功能高于交互,明确的功能满足明确的需求,用户不会在意炫酷交互效果。
(3)交互高于UI。便捷、快速的交互设计为先,围绕具体功能实现UI,而非有优质UI方案为此专门设立一个功能。
3、 聚焦:一个APP只做一件事情,一个大而全的APP意味着全面的平庸。
4、 永远一维化:让用户在一个维度里解决具体的问题,Twitter的Timeline就是一个好的范例。而类似Facebook、Path那样的滑出式菜单则是一个灾难,因为这使得产品拥有两个维度,加大了用户理解的困难。
5、 保持主干清晰,枝干适度。产品的主要功能架构是产品的骨骼,它应该尽量保持简单、明了,不可以轻易变更,让用户无所适从。次要功能丰富主干,不可以喧宾夺主,尽量隐藏起来,而不要放在一级页面。
6、 不要让用户选择。同一个页面之内,有多个入口;同一个功能,有多个实现方式;同一个界面,有多个展示方式。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痛苦而非享受,因为他们只会因此而感觉到困惑和恐惧。用户宁可采取重复操作漫长而固定的操作路径,也不愿意使用多变的快捷方式。
7、 隐藏技术,永远展现简单的、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直觉的界面。开发不可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不可以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
8、 拒绝个性化。
除了依靠设计特色而立身的APP,换肤一类的个性化设计,除了让产品经理幻觉自己做了许多工作而自我满足之外,没有任何价值。它只能证明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因为自信的产品经理凭借默认皮肤就可以满足用户。延伸开去,一个好的产品,其功能应该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无需为地区做特别定制化。
9、 产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性中的贪嗔痴,这是用户的痛点。能把握住之后,产品经理应该超越其上,用产品帮助人们得以解脱。
10、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不去迎合上司,不去讨好用户,不去取悦自己。
11、 分类!分类!分类!这是产品经理在确定产品主要功能构架之后,唯一应该为用户做的事情。分类无助于降低产品使用的难度,但是可以帮助用户认知产品和周边的世界。
12、永远围绕功能而做设计,永远不要倒过来做这件事情。
13、 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不受用户认可,做加法也无济于事。
14、 想不清楚一个功能点之前,宁可不做。
15、千万不要让用户在产品里“管理”什么。
九、互联网产品开发需要什么步骤?
首先,需要招聘组建一个团队,包括产品经理、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等。然后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步骤
一、产品定位与用户调研。这是最基础的一步,必须先明确产品面向哪些用户群,产品定位是什么,解决用户什么痛点,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如果这一步没搞清楚,那就别做了。
二、产品功能规划与设计。确认了产品定位与价值后,开始规划产品具体功能。注意,一定要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
三、产品开发与测试。在功能规划设计确认后,可以进行开发、测试与上线。
四、产品运营与优化。产品上线运营中,需要不断地收集用户反馈并优化。
十、简述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
互联网公司中,一般项目的进行,都围绕一个产品进行:从产品经理最初提出想法,也就是需求,到最终落实到应用里,有一条保证开发过程高效、高质量产出的流程。这个流程会随着公司的规模而有所不同:在大公司中会更完备,小公司中会更简洁。下面我以大公司更加完备的流程来介绍,因为这样的流程相对能保证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图
如上图,第一个步骤,是产品经理提出需求草稿,然后放入需求池。其中一部分需求会因为不够核心或者当前技术做不到等原因被筛掉,留下来的需求就是确定的需求,产品经理会写成更详细的需求文档,然后召集交互、UI、开发、测试一起开评审会。评审会的意义,是让大家充分了解需求的内容,并讨论需求的各种细节。此时交互设计师由于对用户的了解比较多、对场景的理解比较深,是讨论的主要参与者。交互设计师此时主要的职责,是保证需求的确符合用户的场景。
需求评审之后,交互设计师就可以开始设计交互方案了。首先要进行设计分析,明确这个需求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竞品是如何设计的。之后,交互设计师运用设计理论、规范和原则,画出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交互稿,并说明哪些元素需要数据监测,提交交互组内评审。该种评审,就是邀请其他交互设计师,跟他们讲解需求的内容、设计分析、方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并请其他设计师对你的设计方案进行提问。好的设计是有理有据的。
在交互评审后,需要根据大家的反馈对原型进行优化完善,然后和产品过一下原型,保证原型能够满足产品需求。之后,交互设计师需要召集产品、UI、开发、测试,进行交互评审,为大家讲解你的交互方案。参加评审的同事,会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一些疑问,比如UI可能会觉得某个动效太复杂,开发可能会认为某个操作易造成卡顿。在会上交互设计师也要充分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和大家共同讨论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优方案。在交互评审之后,设计师需要根据反馈对原型进行完善,并邮件发出原型的最终版本。之后就进入UI环节。
UI设计的环节和交互环节几乎完全相同,交互同学在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和UI同学配合,解答UI遇到的疑问,以及确保UI稿与交互稿一致,并且没有交互上的问题。
之后是开发和测试阶段,交互同学此时主要任务是解答疑问。等到测试同学完成了对功能的测试,证明该功能已经开发完毕。交互同学就可以开始进行交互验收——即使用这个功能,并查找功能中是否存在和交互稿不同的地方。所有的这些不同处,都需要提交bug,请开发同学进行修改。不要小看了这一步,交互稿即使做得再完美,如果开发的同学没有按照交互稿进行开发,而是“强行创新”,那么到时候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交互同学身上——大家不会去追究某个错误发生的原因,只会看到这个错误是发生在你负责的范围。所以验收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验收结束后,以邮件形式发出验收结果。待所有bug已修复,即可邮件发出“同意上线”的指令(帅不帅?)。在功能终于上线之后,千万不要忘记找产品或者用研同事要功能上线后的数据分析。数据是验证交互方案是否合理的很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增长经验的重要途径。
以上是在大公司中的完整流程。可以看到流程中每一环节都有评审的步骤,这其实都是为了保障最终产出物的质量。在小公司,其实只要砍掉每个环节里的评审环节,就得到了一个简化的、更快捷的流程。有的小公司里可能也没有交互的职位,而是产品经理或是UI设计师代劳。但想学习交互的同学们,请不要气馁。交互设计是诸多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的集合,可以帮助一个产品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即使你不做交互设计师的工作,但你依然可以学习交互设计的方法,以设计出体验良好的方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